4月20日晚间,《诗酒中国心》的先导片在浙江卫视播出。先导片播放完毕之后,节目用字幕方式告知观众,首期正片内容,在4月27日每周日21:10播出。基于先导片内容来看,这档文化节目应该是多位学者、演员齐聚绍兴,一边喝黄酒,一边聊中国诗歌与黄酒的关系问题。这样的文化节目,显然非常值得关注一下。
黄酒与中国诗歌,是一个看似大众,实则小众的文化内容。通过一档文化聊天类的节目进行展现,显然是有观看价值和大众传播价值的。在先导片当中,文化学者大冰和王巍教授在绍兴的河道上汇合,两人一起参观了绍兴的博物馆,并且奔赴酒馆,开启了文化畅谈之旅。这样的学者齐聚,文化聊天类的节目,显然是受众群体明确的——指向了真正有文化品位的观众。
而这档节目优秀与否的关键点在于,是否可以在“黄酒与中国诗歌”这个小众话题当中,聊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出来,并且呈现出自己的大众文化属性出来。其实,很多文化类的节目,都是在小众话题当中找寻出真正的大众文化生态内容,并且让自己的小众内容形成大众传播价值。
要实现这种文化传播效果,关键角色,并非是节目组,而是可以形成原创观点的文化嘉宾们。比如,江苏卫视的文化节目《我在岛屿读书》,便是余华、苏童等学者,把自己的读书所得,以个人心得的方式分享给大众。这几位学者,总是有语出惊人的内容。这些内容,观众们深入咀嚼之后,会形成很好的味道感。
再比如,东方卫视的文化节目《斯文江南》,之所以让很多文化学识层次非常高的观众们追起来上瘾,实在是因为,在这档文化节目当中,黄晓丹老师总是能够发出让大家醍醐灌顶的观点看法出来。对于江南学者、江南文化的解读,黄晓丹老师这边,不仅是观点新颖,而且是立论清晰,论述明确,让观众们心服口服。
学者们的水平,决定了文化节目的水平。所以,浙江卫视的《诗酒中国心》最终质量,起到决定性作用的,依旧是专家学者们。诗与酒,在中国文化当中,似乎属于大众内容。但是,黄酒文化和中国诗歌的关系,则是有了更为固定的所指。这就需要专家学者们来抽丝剥茧了。甚至于需要在资料罗列的同时,真正拿出自己的看法来才行。
这个内容,难的不是资料的整理收集,而是在汗牛充栋的资料内容当中,专家学者们如何形成立论,形成自己的架得住推敲的观点。东方卫视《斯文江南》当中,黄晓丹老师便是这样的“神奇存在”模式。有她在,真的是总能把一段文化内容,一位文化名家说清楚,讲明白。显然,要实现DS能做的,专家学者们就留给DS去做,DS做不来的,才是专家学者们要做的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文化节目方面,江浙沪三台走在了全国卫视的前列。这三家卫视,都有自己的王牌文化节目。而在中国人的传统印象当中,也是中国文化,大半都在江南。江浙沪三台,恰好是江南所在地。做文化节目,江浙沪三台有真正的地域先机、文化先机。《诗酒中国心》27号首播,质量如何,咱们看完了,继续聊。(文/马庆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