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片片,精彩绝不错过
“国产食综”这个类型,似乎已经在主流视野下消失了很久。
上一部爆红的,还要追溯到谢霆锋和他的《十二道锋味》。
前些年,又有一个互联网热梗频频出圈。
一个留着西瓜头的小胖哥,请知名主持人曹可凡吃他做的原味大肠。
两人之间的花式博弈,以及曹可凡露出的绝美笑容,都引来了无数乐子人的二创。
但这段视频,已经是十几年前《顶级厨师》的切片了,比《锋味》还要早。
阔别多时,终于又有一档食综,搅动了内娱风云。
请来了谢霆锋,也请来了西瓜头小胖,是懂什么叫流量的。
两大食综天菜终于合体,同框之余,却被质疑抄袭。
话不多说,且看一百位名厨,如何在聚光灯下——
《一饭封神》
以往的国产食综,要么是边吃边逛的户外真人秀,要么是传统的晋级PK赛。
而《一饭封神》则不同,它在传达一种理念。
如今市面上,各种米其林、黑珍珠餐厅琳琅满目,主厨也都是经由科班培训的业内高手。
既有资历,又有经验,完全对得起“前辈”二字。
然而他们供职的餐厅,往往价格贵、档次高。
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,没机会品尝他们的手艺。
而随着新千年后的经济发展,餐饮业快速迭代,又在优胜劣汰间,滋养出一批民间小厨。
他们出身于街头巷尾,在烟火淬炼中练就一身厨艺。
经手的菜肴,无需赘言,就是老百姓有口皆碑的“好吃”。
节目本身就是想让民间小厨,勇敢地朝顶尖大厨发起挑战。
打碎牢不可破的等级隔阂,看看谁的菜,更能征服味蕾。
节目一开始,先让84位民间小厨轮番入场。
他们各个都有自己的代号:比如“厦夜星厨”、“小炒肉大王”、“禽天柱”等等。
没错,聪明的你想必猜到了,外号“九转大肠”的西瓜头小胖,也在此列当中。
之所以起代号,一方面是为了贴合自己做菜的特点,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更深。
另一方面,也隐隐暗示,后辈若想在业界留下姓名,得凭借真本事。
而另一边,16位顶尖大厨的名号,个个响当当。
其中领衔的,就是号称“中国第一名厨”的帅晓剑。
还有各大菜系的钦点传承人,或是知名豪华酒店的行政总厨。
至于能压得住名厨们的专业评审,照样大有来头。
张勇是大名鼎鼎“新荣记”的创始人,获中国米其林、黑珍珠摘星最多纪录,人称“荣叔”。
郑永麒,则是“世界五十佳餐厅”国内最高排名持有者。
不仅中餐经验丰富,更是法餐料理在国内的代言天花板。
相比之下,谢霆锋显得有点不够看,但好歹有他就有关注度和流量,也算是加分了。
众神归位,接下来,84位小厨就要向16位大厨发起挑战了吗?
不不不,第一关,还只是入局战。
要从84位小厨中一口气选拔出16位,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的battle。
本来就是神仙打架,结果第一关直接淘汰68人,“鸡蛋里挑骨头”都没它严格。
在规定的120分钟内,84位小厨必须做一道自己的拿手好菜,看看能否征服评审。
第一个交卷的,是来自香港沐澜餐厅的“后厨花木兰”。
她做了一道炭烤青花鱼,搭配醴陵的白关丝瓜。
无论配菜还是摆盘,都在突出这道菜清新降火的风格。
菜听上去很简单,而真正的手艺,是要从细微处见功夫。
厨师本人便在火候上下功夫,用喷枪将鱼烤至三成熟。
不仅让鱼肉保持鲜甜,还焦化了表面的肥油,最大程度挥发油脂的香气。
谢霆锋做了品尝,并爽快给出了“出局”的结论。
理由是,青花鱼的“鲜”和“腥”仅有一线之隔。
而这道菜因为火候稍有不足,便残留了些许的腥味,所以不予通过。
如此结果,把在旁吃瓜的大众体验官李诞直接看崩溃了,真就这么严格吗?
没办法,大家都是高手,高手较量,抓的就只有那一毫米的差别。
接下来,选手的每一点失误,都逃不过评审的眼睛。
来自广东的“客家冲击波”,曾经拿过《粤菜好师傅》综艺的冠军。
名字太长,我们接下来喊他“冲哥”。
冲哥对自己的手艺,以及身后庞大的客家美食谱系充满信心,扬言剑指冠军。
他做了一道盐焗鸽腿酿肉馅,同样由谢霆锋品尝。
在冲哥眼里,这道拿手菜已经做了千百次,就特么不可能难吃。
然而谢霆锋刚一入嘴,场面瞬间尴尬。
肉馅很好吃,但鸽子皮居然嚼不动?!
原来,由于现场120分钟的时间限制,鸽腿无法做到自然风干八小时的熟成步骤,冲哥就借助吹风机和烤箱,加速完成。
导致外皮紧实过了头,压根就没法吃。
千算万算,还是算漏了这一步,冲哥愿赌服输。
除了菜品本身的味道和口感,形式感也是考核标准之一。
形式感又绝对不能喧宾夺主,但这恰巧是这一行常犯的忌讳。
比如一位名叫“甜心先生”的厨师,就因为摆盘过于讲究,中间的鳗鱼冷掉了,所以被遗憾淘汰。
如此情境,自然把在场的各位高手吓得不轻。
甚至其中一位,在切菜的过程中,还不慎切到了手,可以说是十分紧张了。
当然,焦灼之余也常有一些插科打诨的小佐料。
就比如我们的老朋友——西瓜头小胖老师,做的菜依然是九转大肠。
或许也因自己威名远扬,评审郑永麒看着这道菜,愣是不敢下嘴。
此时此刻,恰如彼时彼刻,小胖心领神会,大方表示俺先陪上一块。
看见主厨自己都吃了,郑永麒这才没了顾忌,放心品尝。
结果显而易见,小胖这样的气氛组选手淘汰的理所应当。
好在郑永麒末尾还是补上一句,为之正名——
这回没有异味了,恭喜。
不仅如此,该节目甚至挖掘出了自己的整活冥场面。
有位厨师精通融合菜品,人狠话不多,直接用各种昆虫攒了个暗黑披萨。
按理说,他的这片地是谢霆锋的品尝区域,其他评审无权染指。
没想到谢霆锋品尝过后,露出颇可玩味的小表情,表示自己拿不准,只能待定。
老谢拉来其他评审一起“品尝”,不能只俺一个人受罪。
这一刻,曹可凡成了谢霆锋,谢霆锋成了曹可凡,娱乐当真是个圈。
以上这些,仅仅只是《一饭封神》的“开胃菜”。
而在费劲艰难选拔出16位小厨后,他们又同大厨展开了 1V1 battle。
分到同一组的小厨大厨,将同一种食材进行各自的烹饪,同时端到评审面前评出胜负。
进入这个环节,不仅有竞技性拉满,还偶有温情。
比如有一组比赛选手,本身私下里就是要好的朋友。
比赛过程相互交流,甚至还互相品尝,其乐融融。
还有一组比赛选手是师徒关系,小厨曾经做过大厨的助手。
待到上菜时,师父玩心大起,主动跟曾经的徒儿玩起碰碰车。
以上这些,都能彰显这个行业的交流与传承,符合食综开办的初衷。
当然,烹饪本身的硬功夫也得到家。
这里什么逆天的考题都有,当看到其中一组的食材是豆汁时,对其“深恶痛绝”的谢霆锋瞬间坐不住了。
甚至一些选手,完全不按常理出牌。
有的用甲鱼做冰淇淋,有的用云南菌子做提拉米苏。
只有想不到,没有干不出。
目前看下来这几集,观众口碑确实也挺不错。
至少从赛制和综艺本身的戏剧性上看,完成度真心够高。
然而,坏就坏在,综艺本身的雷同点上。
开播以来,不断有观众提出质疑:
这档综艺怎么跟去年韩国一档名叫《黑白厨师:料理阶级战争》的节目如此相像?
事实上,若想从两部作品中找些相通之处,那确实能吓一跳。
首先赛制上,同样是100名大厨小厨的配置,也同样是小厨向大厨发起挑战。
无论刚开始的入局战,还是接下来的PK战,几乎完全一样。
至于其中一些微妙的不同,也自有其相通之处。
比如节目刚开场时,将各位选手的圆桌摆成了棋子状,现场则更像是棋盘。
16位大厨在一边,84位小厨在另一边,中间以楚河汉界隔开,这就是象棋的布局。
而《黑白厨师》则更为直观,将现场分成了黑子和白子的对阵,是围棋的布局。
象棋和围棋……这也没法说成是区别吧。
可能这时候就有观众朋友恍然大悟:不就是买了版权吗,好说!
可偏偏问题在于,《黑白厨师》的承制方网飞Netflix表示,《一饭封神》并没有向对方购置版权。
这下,事情可就严重了。
买了版权,那你就算是全盘汉化都不过分。
没买版权,那么一点点细微的“致敬”都可能是抄袭,更别说那么明目张胆的描边。
目前,还没见《一饭封神》一方做出明确的回应。
只是,希望国内的综艺制作者,能多长长心。
多多提高原创力才是根本,别老想着抄国外的作业,走便宜的捷径。
今天就先聊到这里。
拜了个拜~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编辑:元礼